四季進補食品與禁忌

        春夏秋冬四季氣侯變化大,影響着人們的生理機能、新陳代謝。因此進補也應随不同季節選擇不同補品,才能有益健康。

春季:
草木萌芽,萬象皆新,人體也處于舒暢發放之時,對虛弱體質者須選食補益元氣的食品,人參,性味甘平、健脾益肺、甯心安神。一般認爲疲乏無力,略有畏寒,屬氣陽不足的可選用紅參;疲乏無力,略有口渴的屬氣陰不足,可選用生曬參,每次 3~5 克,切碎,隔水蒸炖,每天 2~3 次。食物方面,母雞、精肉純湯以及雞蛋、紅棗等都可作調補食品。牛奶、桂圓肉偏于溫熱,适宜于氣陰不足者;蜂皇漿、胎盤等也屬滋補良品,有着補虛益赢功效,也可選用。

夏季:
氣侯炎熱,枝葉茂盛。人體受暑熱侵犯,易于消耗津液,選補宜圍清涼食物。清熱解暑的食品,首推綠豆,它含有豐富的澱粉、脂肪、蛋白質,維生素 A、B1、B2 和煙酸等,是“清補”良品,可煮粥、煨湯服食。
夏季盛産瓜果,西瓜有清熱消暑,生津解渴作用,同時含有豐富的果糖、葡萄糖、氨莖酸、胡蘿蔔紊、維生素 C 等,有良好的滋養作用。此外,夏季暑濕當令,脾虛者可選服具有化除濕邪、健補脾胃、性平質和、補而不膩的食品,常用的有米仁、赤豆等,可分别煮爛加糖,作點心食用,也可将兩者合煮,每次各 50~100 克,不失爲良好的滋養之品。

秋季:
氣候涼爽,果實成熟。人體生理逐漸趨于平常,以選“平補”之食品即可,使之補而不峻、不燥不膩。脾胃虛弱、消化欠佳者,可選用蓮子、山藥、扁豆、紅棗等,均具有健補脾胃的作用,可分别煮爛食用。秋季燥氣當令,易産生口幹唇焦等“秋燥”症候,因此,又可選服具滋養潤燥的補品,如銀耳、燕窩等補品。銀耳(白木耳)是滋陰、潤肺、養胃、生津的補益食品,用木浸泡發脹後煮爛加糖食用,有着良好的滋補功效。燕窩有益氣補中、養陰潤燥作用,被認爲是“調理虛損痨瘵之聖藥”,一切由肺虛不能清肅下行者,都可選食,是潤肺養陰的佳品。
此外,百合可說是價廉物美的秋季潤補的良品,有養肺陰、潤肺燥、清心安神之功,是肺陰不足、虛煩不安者的一味要藥,它含有澱粉、蛋白質、脂肪等成分,對人體的補養作用也很大,可煮爛,加糖服食。

冬季:
氣候嚴寒,爲封藏季節,人體需要吸取更多營養,是進補的大好時機。冬季進補食品應以脂多味厚的動物補品爲主,中醫認爲是“血肉有情之品”,尤其對體質虛弱者,更加需要。凡身體屬陽虛者,冬天怕冷,應選補陽食品,以增加禦寒補助陽氣的作用,例如羊肉、狗肉、牛骨髓等均适宜。對陰虛體弱者、如具有補腎益精功效的海參,則是理想補品,它能補精血虧損、虛弱勞怯。哈士谟具有補腎益精,潤肺養陰作用,對病後虛弱、肺腎陰虛者最宜。阿膠被稱爲驢皮膠,補血滋陰勸大,可用黃酒浸泡後加入适當清水、砂糖(陽虛還可加胡桃肉、陰虛加黑芝麻)隔水炖溶,冷卻食用,每天服 1~2 次,每次一湯匙,對血虛不足者有很好的補益。
其他一般的冬季補品爲母雞、精肉、蹄膀、牛奶、豆漿、雞蛋、紅棗、桂園等,均可選食。

四季進補時也有禁忌之處。
一、進服補品要因人、因時辨證對待。如夏季有陽虛者,可用補陽食品,秋季氣虛者,可用補氣的補品,但均須注意,忌用量過大,有些補品,食用大多,适得其反,如多服了鹿茸、人參等補品,也會造成諸如發熱、煩躁、牙鼻出血、或脘腹脹悶、不思飲食等現象,應引爲注意。
二、不論服用什麽補品,凡遇有感冒、發熱、消化不良、不思飲食的時侯,都應忌食,須待病情好轉後再服用。
三、有些補品忌與其他食物同食,諸如吃人參時忌同食蘿蔔,以免影響人參的補氣功效;吃雞鴨時,忌同食含單甯酸的咖啡,以免降低對鐵的吸收能力;吃牛奶時,忌同時進食菠菜,以免影響對鈣的吸收;有引起寒熱相差很大的食品,最好也不要同時進食,諸如羊肉熱性食物與西瓜寒性食品。如要進食,也應錯開時間,以免互相制約,失去應有的效果。
四季進補食品與禁忌



Post a Comment

較新的 較舊